近年来,饲料企业布局养猪的例子屡见不鲜,这种变化给行业和企业自身带来了哪些影响?2022年12月29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主办,农财宝典新牧网承办的以“看见、洞见、预见”为主题的“预见2023——猪业亮见跨年分享”云论坛隆重举办。j9九游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高全利在直播分享中以五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分享了他对饲企布局养猪的见解。高全利表示,饲料企业进入养猪业有得也有失,但是对于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来说,选择融合性发展是必然的。
饲料企业为什么会积极地选择进入养猪业?高全利认为,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
从内在因素来说,目前饲料行业已经度过了高红利的快速发展期,进入到了高投入、慢增长、微利的成熟期。当一家饲料企业自身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它就面临着如何走出去再发展的问题,如果企业想继续实现快速发展,并且在产业链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必须要进入养殖领域乃至食品加工领域。
并且,这类规模的饲料企业已经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具备较大规模投资新业务领域的能力。再加上饲料企业长期与养猪业打交道,有一定人才与技术沉淀,并且具备人才吸引竞争优势。这些因素是饲料企业进入养猪业的基础。
从外在因素来说,“非洲猪瘟可能是促使饲料企业转型最大的导火索。”高全利表示,非洲猪瘟摧残了传统种猪繁育体系,并且基本上摧毁了散户为主导的育肥模式,使得养猪业进入到了一个改朝换代的整合发展期,一个养殖结构性大调整期,千载难逢。此外,政府为了保供应出台了一系列强力发展养猪业的政策,引导了饲料企业的大举进攻。金融系统敏感地嗅到了风口期的历史性机遇,推波助澜促进了饲料企业有持无恐的盲目性。
在2018年非洲猪瘟爆发后,饲企进入养猪业逐步成为潮流。“从2019年初的探索性进入,到2020年的疯狂地捞金与兴奋到眼睛发红地跑马圈地似的扩张,再到2021年遭到当头一棒后的晕头转向,延续到2022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艰难爬行。”高全利表示,通过艰苦卓绝的四年拼搏,饲料企业重新理解了养猪业,“这是一个必须充满敬畏,实事求是的行业,它所造成的经营管理的风险是饲料行业无法比拟的。”
回顾2019-2022这四年,饲料企业养猪的结果如何?高全利总结了5类现象。
1.能繁母猪存栏量前10名的猪企中,依靠饲料起家的占据8席,仅牧原、温氏除外。前20名猪企中,靠饲料起家的占据15席(仅牧原、温氏、中粮、大象、桂垦除外)。
2.几乎没有饲料企业能够依靠养猪业务连续赢利,甚至有的企业将过去十几年的赢利都亏完了。
3.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企业的负债率为50%-70%,并且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4.许多企业选择了继续追加投资,扩大规模,进行决战。
5.由于非瘟不断、消费低迷、行情难判、存栏量居高不下等原因,养猪企业的风险巨大,很多处于生死徘徊中,“成则越伍三千,败则田横五百!”
四年时间过去,饲料企业进入养猪业有得也有失。从收获上来说,高全利认为,中国的养殖与食品产业链规模与潜力巨大,饲料企业在短短时间内占据了产业领先地位,如果能够运营好,未来企业将会拥有巨大的运营潜力和市场价值。
此外,进入养猪业后,饲料企业的资产规模与营业额及盈亏等级迅速上了一个大台阶,重量级与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企业经营管理的逻辑与重点及难点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许多企业由市场营销为主导的经营导向型,转变为以生产管理为主导的成本运营管理型。从重点研究市场需求,转变为潜心挖掘生产潜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点力不从心,需要长期沉淀。
再者,饲料企业进入养猪业后,对养猪有了更多本质性的认知与体会,这也有利于在饲料生产中化繁为简、集中聚焦地服务好规模化的养猪企业的饲料供应。在散户快速退出,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营销中容易准确定位,积极应对,占据有利地位。
许多企业通过产业化的运作,对饲料在养殖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有了全新的理解,懂得了饲料的价值的体现方式,不仅仅是单位时间段内生产成绩与成本的高低,还有正确的饲喂模式的影响及连续性生产的价值传递。并且学会了换位思考,从养殖端的角度审视投入产出比的逻辑,从资金运营能力考虑饲料成本的高低,从现金流的维度进行业务规模的控制。
在自己养猪以后,很多饲料企业才终于明白了为了增加饲料产销量而搞养殖的思维模式错得有多么离谱,在双疫情流行的状况下搞养殖生产有多么的艰难。
当然,饲料企业养猪有得也有失。高全利讲到,养猪业水深火热,饲料企业进入后,许多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失去了以往运筹帷幄的淡定与从容,身心俱疲。绝大多数饲料企业不得不将业务的重心调整为养猪业,尾大不掉,只能全力以赴。奈何养猪业竞争加剧,很多企业财务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却又无可奈何。“企业继续坚守饲料,希望持续造血和赋能养猪业,有的虽不得不壮士断臂,聚焦养猪,却无奈负债累累,前途未卜”……
养猪业发展迅猛,饲料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自身的位置?高全利认为,对已经入局养猪业的饲料企业在养猪业的发展中必将扮演五种角色:
首先,饲料企业应该义无反顾地扛起养猪业整合与发展的大旗。与牧原温氏等养猪巨头一起,承担起阶段性的历史使命,成为养猪业的生力军与主力及先锋队,引领潮流,顺势成长。
其次,饲料企业要肩负起将养猪产业化融合发展的责任。一方面通过苦练内功强化自养为主的繁殖育种业务,为育肥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会通过与养户和家庭农场的合作,积极开展育肥业务,打通产业链的关键壁垒,实现产业化运营的低风险高效率,形成系统性的竞争力。
三是利用自身在饲料营养方面的优势,充分结合养殖环节中的痛点与难点,进行突破,提质增效,促进养殖端的技术进步。并且充分利用产业化养殖对饲料要求的特点,设计出性价比更加合理、使用更加便捷的产品与使用方案,引领行业进步,契合产业生产供应的需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
将自身对养殖的理解,应用到商品饲料的生产与销售中,从而更好地服务产业化与规模化养殖场,形成良性互动,提升行业进步速度。
最后,进入养猪业的饲料企业应该在生物安全防控与食品安全方面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因为企业本身就是这方面的需求者和实践者。
一根甘蔗难有两头甜,企业内部决策中如何平衡好饲料和养猪业务的关系,保证两者齐头并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高全利认为,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会将饲料与养猪业务并驾齐驱,各自相对独立的进行生产与经营,并不会厚此薄彼。
对于饲料企业而言,饲料业务是已经成型的优势业务,不能轻言放弃,并且还希望借助养猪业务的崛起,奠定企业在猪饲料供应领域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力,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和销量。
高全利认为,虽然养猪业务有时候的大起大落会严重影响到饲料业务的现金流,但是为了稳定和保障养猪业务的持续发展,集团并不会因此而影响饲料业务的采购与生产的资金投入,能够保障外部销售的业务的正常的开展不会受损。
为了更好地防控非瘟,饲料企业会严格遵守养猪企业的要求建立健全防控措施,减少传播风险,并借此提高对外部规模化猪场提供服务的竞争力。
最后,高全利总结道,“在健康稳健发展,还是冒险快速发展方面,理论上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可是当机会来临时,却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企业家基本上是冒险家。”虽然优秀的企业前进的方向差距不大,但是因为选择的方式及自身能力的匹配度不同,结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未来,企业选择融合性发展是必然的。绝大多数在产业链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都会选择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只是依然根据自身优势的不同及侧重点不同,在产业链各阶段布局的比重不同,盈利模式各不相同。